文章量 66阅读量 179244 订阅
亚洲经济体普遍实现了经常项目收支基本平衡,汇率弹性增加、外债规模适度,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和承受力增强,不太会因为汇率贬值引发国际收支和银行业危机。
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开门红”,外需回暖是主要驱动力,内需恢复也有进展,其中消费复苏好于预期,投资恢复还有提升空间。然而,经济超预期恢复受益于去年同期疫情达峰导致的低基数效应以及今年闰月因素的影响,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有待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为此,要克服歇歇脚、松口气的思想,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部署,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加大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并重,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下阶段,促进物价温和回升和房地产市场调整风险收敛,或是稳预期的关键。
外需回暖信号春光乍现但仍有不确定性,直接投资延续调整但证券投资形势好转,人民币汇率在低位盘整寻找突破方向。
全国两会之后,预计市场将走出数据和政策“真空”,进入预期兑现期。
无论从商务部还是国际收支口径看,2023年,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减少是客观现实。但也要警惕在社会预期偏弱的背景下,对一些相关负面信息过度解读甚至误读,遏制预期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恶性循环。
从市场一致预期和经济学家问卷调查看,2024年经济“软着陆”依然是基准情形,普遍预计2024年美国实际GDP增长在1.5%左右。
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接近尾声,人民币汇率的外围压力缓解,或有助于打开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空间。
中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外来直接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究竟是因为关联企业债务波动还是外商撤资引起的,以及持续的时间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此次国债增发不同于以往特别国债发行,纳入预算赤字,这释放了财政政策加力的积极信号,短期看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同时增强支出强度,进一步拉动国内总需求。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是首要任务,气可鼓不可泄,一旦经济增速明显慢下来就得花更大的力气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