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诡的事情出现了,一个月过去,没有人敢说看到了这个“白名单”,也没有人明确否认名单的存在。没有房地产企业敢公开说自己在名单里,也不敢说不在。总之,这是一张量子态的“白名单”。
大海无言,在无数个拂晓和暗夜中,任凭船来船往,推动它们的荣光,吞噬它们的梦想。
这些企业主果然是在几十年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佼佼者,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是他们的思辨、他们的坚持、他们的突围,让人看到了市场中生生不息的智慧与力量。
碧桂园是民企龙头,积极自救保稳定的“自己人”。这样的企业,值得拉一把。拉它的逻辑,不仅是拉大股东杨家,也不仅是拉某个市场,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动作,给真正的好企业增信,为受困市场主体争取恢复的条件和空间。要提振经济信心,这样的动作,比什么都有效。
今年房地产市场显然还在发生着深刻的、长远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更多地发生在水面之下。想要理解水面下的冰山,我习惯的方式还是去理解市场中那些不同的典型人物,观察他们的言行。春天是传统的年报季,我选择了三个观察标的:杨惠妍、孙宏斌和朱保全。
中国民企的接班素来有诸多挑战,在我看来,最大问题是二代有没有接班的精、气、神。杨小姐的答案是什么,让时间去验证吧。
对更多的中国企业家尤其是开发商而言,他们的难题是:你甚至可以退出,但是你不一定能退休。
尽管中国最富有的两个省份的特大城市宁波和苏州,都尝试松绑限购政策,但想要重现1998或者2009年的楼市大反转,事实上已断无可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过长达五年的市场调整,尤其是“烂尾停贷”的市场教育之后,买房人信心的恢复犹待时日。
教材无小事,编教材绝对是个良心活儿,是百年工程。
朱保全是万科物业一路演化成万物云的头号推手,继陈之平(万科物业首任负责人)、唐学斌(彩生活上市时任CEO)后掀起了行业的再启蒙。尤为难得的是,万科物业的市场化之路多年来充满挑战,朱保全需要具备的定力、方向感和开拓性都非同小可。